本学期,学校将整合研究内容类似、立项级别不同的课题研究于一体,有目标、有侧重地同时开展相关研究:苏州规划课题《基于“精教厚学”的乡村小学“5+2”学习生态的建构研究》、苏州教育学会课题《校社协同:指向“五育并举”的劳动实践基地的实践研究》以及太仓规划课题《少年农学院:指向“五育整合”的劳动课程开发研究》。
三个课题同时研究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,本学期的重点研究工作是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、学校课程的跨学科实施。依此,制订本学期三个课题的融合研究工作计划:
一、 研究目标与内容
1.研究目标:
结合少年农学院现有劳动教育资源,构建一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体系,探索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,不断优化学校的课程设置,促进学校学习生态的文化构建。
2.研究内容:
设计并实施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,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,关注学生参与度、技能提升、情感态度等方面。
二、 研究方法与路径
1.研究方法:
文献综述:梳理国内外劳动教育、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,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。
问卷调查:收集学生、教师、家长对学校课程设置看法与建议,了解需求与期望。
行动研究:设计并实施劳动教育活动,通过实践不断调整优化。
案例研究: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,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。
2.研究路径:
(1)现状调研与分析
(2)教育模式设计
(3)实践活动实施
(4)效果评估与反馈
四、预期成果与效果
构建一套可操作性强、效果显著的课程开发实践模式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、劳动技能提高、创新思维活跃、团队合作精神增强。形成一系列课程开发建设优秀案例,为学校乃至地区提供借鉴与参考。
课题学期研究工作计划表
时 间 |
活动主题 |
所要解决的问题 |
活动形式与内容 |
研究方法 |
预期成果 |
9月 |
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构建,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。 |
1. 学校学习生态构建的内容优化设计 2. 学校学习生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期重点内容的梳理与整合 3. 学校生态课程、劳动课程实施的具体方式 |
1.理论学习 2.主题研讨 3.专题讲座 |
文献研究法 |
学期研究方案 |
10月 |
课程的跨学科实施方案研讨 |
主题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,跨学科实施的方法与路径 |
1.主题研讨 2.课堂研究 |
行动研究法 |
各学科的项目实施方案; |
11月 |
课程的跨学科实施路径研讨 |
不同学科在跨学科项目中的介入融合的研究 |
1.主题研讨 2.课堂研究 |
行动研究法 |
课例; |
12月 |
跨学科主题项目的实施 |
跨学科主题实践对不同学科素养的培养 |
1.主题研讨 2.课堂研究 |
行动研究法 |
课例; |
1月 |
学期研究工作总结 |
各学科研究项目的总结与反思 |
1. 主题研讨 2. 反思总结 |
经验总结法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