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素养目标拆解与课标对齐 1. 方韵(课题负责人)带领成员研读《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(2022 年版)》,明确 3-4 年级美术核心素养阶段性要求:图像识读需 “能识别传统纹样的基本类型(如回纹、云纹)”;美术表现需 “能用绘画、剪贴等方式绘画、剪贴等方式表现传统纹样”;文化理解需 “了解传统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(如服饰、器物)”。 2. 方韵(美术骨干教师)牵头将素养目标拆解为 “传统纹样创意应用” 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:① 知识目标(认识 3 种以上传统纹样的特点与文化寓意);② 能力目标(能用 2 种技法创作传统纹样,并应用于文具装饰设计);③ 素养目标(通过纹样创作感受传统文化,提升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能力),形成《单元素养目标拆解表》。 二、大单元内容框架与课时规划 1. 戴莉老师提出单元内容 “三段式” 设计思路:第一阶段 “纹样认知”(1 课时),通过欣赏传统服饰、瓷器上的纹样,引导学生识别纹样类型、分析构成特点;第二阶段 “技法实践”(2 课时),分别教学 “线描绘制纹样”“彩纸剪贴纹样”,掌握基础表现技法;第三阶段 “创意应用”(2 课时),让学生将设计的传统纹样应用于笔记本封面、书签装饰,完成完整创作。 2. 戴永强老师补充 “跨学科联结” 建议:在 “创意应用” 阶段融入语文 “纹样寓意故事写作”(如为自己设计的云纹编写吉祥寓意小故事),强化文化理解素养;周瑾老师提出 “分层任务” 设计,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纹样模板,为能力较强学生增设 “纹样组合创新” 要求,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需求,全体成员一致认可该框架。 三、教学活动设计与后续计划 1. 针对 “纹样认知” 课时活动,成员共同设计 “纹样寻宝” 游戏:提前收集含传统纹样的实物(如青花瓷片、刺绣手帕),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纹样特点,通过小组分享梳理纹样类型,激发学习兴趣;针对 “创意应用” 课时,确定以 “校园文具文创设计” 为成果导向,明确作品评价需包含 “纹样准确性”“创意性”“文化寓意表达” 三个维度。 2. 确定后续工作:9 月 15 日前完成 “传统纹样创意应用” 大单元完整教案(含 5 课时教学设计、课件、素材包);9 月 20 日 - 25 日在 3 年级开展试教,收集学生课堂作品与学习反馈;10 月 8 日召开研讨会,结合试教情况优化单元框架与活动设计。 |